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我离开故乡20几年了。老家的杏子树时时闪现在我的梦中,那绵软香甜质朴热烈的家乡味道,总勾起我浓浓的乡思乡情。
杏子树,在唐宋词中,经常提及。依稀记得有“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等耳熟能详的诗句。
杏子,性热。成熟后的杏子,显现的是那种略微发暗的橙黄。待杏子成熟后,用于轻轻捏一下,便肉核分开。把杏肉送入口中,便尝到一种甜甜酸酸的味道。
儿时,我家院坝边有一棵杏子树。杏子树是爷爷栽的,那时候我大约7、8岁。爷爷把成熟的杏子剥了,取出杏仁,用铲子在院坝边的空地上刨一个小坑,把杏子仁种进去,再用水瓢舀水浇灌。第二年春天,院坝边便长出了一株小杏树苗,树苗长出来了圆形浅黄浅黄的叶子,叶子根茎部还隐隐透出一两点模模糊糊的高粱红,很可爱。爷爷就找几块砖头,在杏树苗四周筑起一个小围墙,隔三差五浇一次水。不知不觉地,那小杏树竟长起来了。春天,树枝上开出粉红色的花苞,而后树枝上花儿开放,雪一样的白。刚开始,才有一两片叶子,没有花朵。渐渐地茎越来越粗了,叶子也变得越来越厚了。过了几天有花朵了。几日后,像涂粉的指甲,香味也越来越浓郁,在夏风的吹拂下,飘来阵阵清香。一簇簇娇小的杏子花,它们相互依偎,竞相开放,细嫩的柄托着五六片红色的花瓣,片片都小巧纤细,尽力向外舒展,时而露出了星星点点的花蕊。春天,每天清晨起床,看见杏子花,红红的,富有光泽,敏感地轻颤着,如流苏般柔软,那乳汁般的花粉细密地流淌着。杏子花在风中凝然肃立着,闪烁着宫殿般辉煌灿烂的光芒。我忽然吟出了心中的诗:思念让心灵柔软起来/让身体渐渐温暖起来/这温暖来自于/一种想象/像杏子花一样/在宁静里悄悄地生长。我凝望,我思念。
在这个世界上,许多事物都与杏子花一样,各自有自己的特质,别人对它的感受又不会影响它们,它们也从来保持花开的姿态,保持沉默。当我们面对沉默的世界时,我们又能感受到什么呢?
于是,我明白了杏子花为什么开着,杏子花为什么总在春日笑了。
几年过去了,那株小树苗便长成了几米高的成年大树,枝繁叶茂。七月份,杏子便长成如一枚鸡蛋大了。那个年代,我们经常和爷爷在杏子树下乘凉,听爷爷给我们讲那永远也讲不完的故事。
这棵杏子树,是如此的粗大和茂密。到了夏末,树上如繁星似的杏子悬挂在树梢,把我们小孩子诱得直流口水。有时,干脆坐在树上,挑着硕大鲜红的杏子塞进嘴里,流入肚中。有时,一旦摘不到高处的杏子,就在树下拼命地摇动或是编个竹笼或是用长竹竿使劲地罩,使劲地打,杏子落得满地都是。新鲜、刺激!
一到收获季节,母亲便把一筐杏子背到镇上的集市去卖,用卖的钱给我们三姊妹买上一件寸衫或是一双凉鞋。我们姊妹仨往往跟着母亲去集市卖杏子,规规矩矩地守在背筐旁,听母亲长长地吆喝和看母亲称杏子时的专注。母亲的叫卖声悠扬悦耳,吸引了很多的顾客。母亲一边数钱,一边抚摸着我们的头,欣慰地笑。母亲勤劳、朴实、善良,从未对顾客缺斤少两。由于杏子大、红、口感好,很是好卖,一天下来,收入颇丰。无形中,杏子成了我们补贴家用的一笔不小的收入。夏天,家里因为有杏子,因而从未买过其他水果。金黄的杏子,薄薄的杏皮隐隐透着红,吃到嘴里绵软香甜。
家里人对杏子树由衷地珍爱,特别有感情。每年,不忘修枝,剪叶,施肥。杏子树成了家里的大功臣,尽情地延续着生命,是那样蓬勃,旺盛。
前些年,我在城里有了一处栖居的住所。母亲已老了,不能干活了,我把母亲接到城里。母亲终于离开了小山村,离开了那些挺立的杏子树。母亲再也不能像往日那样背杏子去卖了,我再也不能酣畅地吃新鲜的杏子了。我很感伤。昔日的大功臣,就这样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不见踪迹了吗?遗忘,背叛是多么的可耻。
几次回老家,看见那棵杏子树瑟瑟地立在风中,拖着憔悴的背影立在那里,我很失望。那个辉煌的杏子时代已远去。我的童年,我的母亲仿佛离我越来越远。
今年春天,我听说老家新修了公路。我便乘着姐姐的小车回了趟老家。公路宽阔、平坦,行车很便利。进过一个小时的行程,我终于到了家门口。昔日的老房子早也无人居住,满是瓦砾和灰尘,有欲塌之势。房子附近除了几块菜地,就只有院坝边那棵杏子树,虽然老了,但还挺拔。杏子树发着嫩芽,开着小花,一片翠绿映入眼帘,一片芬芳传入鼻腔,沁人心脾。“不久就有杏子吃了!”我大惊失色。吃杏子在将来也许不会是梦。
于是,我对家乡的杏子树充满乐观,对吃杏子心存期盼。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生命有衰亡,就有再生,这是一种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每个人都需要走出迷茫,积极进取,这才是一种真正的人生。
我想念故乡的杏子树。如今的孩子们,怎么知道老屋的院坝边曾经有一棵杏子树?怎么知道是谁种的,为谁开花结果呢?这棵杏子树有我的乡愁,有我的思念。
如今,杏子树在农村很少见了。有农谚说,“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当年就换钱”。人们不想花上很长时间来等几颗杏子树开花结果。现在的人们大多数去城里打工,再也没有栽种杏子树了。要栽的话,一般都栽那种经济价值高的作物,谁还会去种一棵杏子树呢?
家乡的杏子树,体现着一种精神,豁达坦荡,低调平凡。家乡的杏子树,它一往情深地默默矗立着,只求内心的安宁和实在。这是一种姿态,一种光彩,一种气度。
作者简介
贾海,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龙蟠初中语文一级教师,内江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终身客座教授。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南充市嘉陵区作协副主席。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发表散文30余万字。著有散文集《等待》《那片海》,曾获四川散文奖、第二届大巴山文艺推优工程优秀作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