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年来,基层党组织着力构建组织融合、资源融合、服务融合、治理融合等一体化的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强化社区党组织政治功能、服务功能,夯实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不断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开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局面,首先要掌握方式方法,才能“底色不改”沿着既定目标整体推进,持之以恒破解工作瓶颈,全方位补齐短板弱项,棒棒接力厚植事业增长极。
重组织融合,夯实战斗堡垒。在县级层面,要成立县(市)级城市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工作领导机构,推行“健全共驻共建制度、打造党建示范典型、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三步工作法,激发街道社区组织活力。在乡镇(街道)层面,要组建党建联盟,构建社区“大党委”,将辖区内单位党组织吸纳进来,构筑互融共建新格局。在社区层面,要探索推行“社区党员群众点单—社区党组织接单—社区“大党委”配单—成员单位做单—社区党员群众议单—组织部门评单”的订单模式,细化服务居民项目清单,推动群策群力建家园,系统提升组织引领力、向心力、凝聚力。
重资源融合,多元共享联动。要充分发挥领导机构统筹全局、协调各方作用,引导城市各领域党组织打破行政隶属壁垒,通过签订共享协议,统筹整合辖区单位各类公共资源,做到信息共享、阵地共享、文化共享、经验共享,有效破除各自为政、封闭运行的工作局面。通过困难联解、环境联治等举措,全面调动各领域党组织积极参与常态化疫情防控、爱国卫生、矛盾纠纷化解、社区共享服务、居民自治等中心工作,构建起优势互补、融合联动的良好局面,有效提升各方面资源最大整合力、利用率、贡献率。
重服务融合,办好实事惠民。坚持人民至上,始终心存敬畏,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持续深化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引导街道社区和驻区单位把群众的需要作为互联互动的结合点、发力点,共同创新服务载体,让组织优势尽其长,让服务资源尽其用,让服务功能尽其广。以“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双考核”等载体,推动单位党组织“组团式”服务和在职党员“志愿式”服务活动常态化开展,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事,有力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
重治理融合,确保成果运用。要从工作机制、职责职权、制度建设等入手,建立健全城市党建协同治理、协商共治体系,不断激发城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活力。要推行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评优评先、职级职称晋升征求社区党组织意见制度和在职党员进社区表现正负面清单等制度。上级主管部门对下属单位进行年度考核、述职评议、评优评先,要有属地社区党组织参与评价并出具意见。驻区单位提拔使用干部时,社区党组织要出具在职党员进社区开展工作现实表现。切实通过一系列的治理机制创新,激发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最大公信力、执行力、影响力。(兰剑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