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时评频道> 光明观察原创 > 正文

答好基层治理“最优解”

来源:光明网2024-09-26 10:34

近年来,基层党组织着力构建组织融合、资源融合、服务融合、治理融合等一体化的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强化社区党组织政治功能、服务功能,夯实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不断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开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局面,首先要掌握方式方法,才能“底色不改”沿着既定目标整体推进,持之以恒破解工作瓶颈,全方位补齐短板弱项,棒棒接力厚植事业增长极。

重组织融合,夯实战斗堡垒。在县级层面,要成立县(市)级城市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工作领导机构,推行“健全共驻共建制度、打造党建示范典型、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三步工作法,激发街道社区组织活力。在乡镇(街道)层面,要组建党建联盟,构建社区“大党委”,将辖区内单位党组织吸纳进来,构筑互融共建新格局。在社区层面,要探索推行“社区党员群众点单—社区党组织接单—社区“大党委”配单—成员单位做单—社区党员群众议单—组织部门评单”的订单模式,细化服务居民项目清单,推动群策群力建家园,系统提升组织引领力、向心力、凝聚力。

重资源融合,多元共享联动。要充分发挥领导机构统筹全局、协调各方作用,引导城市各领域党组织打破行政隶属壁垒,通过签订共享协议,统筹整合辖区单位各类公共资源,做到信息共享、阵地共享、文化共享、经验共享,有效破除各自为政、封闭运行的工作局面。通过困难联解、环境联治等举措,全面调动各领域党组织积极参与常态化疫情防控、爱国卫生、矛盾纠纷化解、社区共享服务、居民自治等中心工作,构建起优势互补、融合联动的良好局面,有效提升各方面资源最大整合力、利用率、贡献率。

重服务融合,办好实事惠民。坚持人民至上,始终心存敬畏,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持续深化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引导街道社区和驻区单位把群众的需要作为互联互动的结合点、发力点,共同创新服务载体,让组织优势尽其长,让服务资源尽其用,让服务功能尽其广。以“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双考核”等载体,推动单位党组织“组团式”服务和在职党员“志愿式”服务活动常态化开展,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事,有力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

重治理融合,确保成果运用。要从工作机制、职责职权、制度建设等入手,建立健全城市党建协同治理、协商共治体系,不断激发城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活力。要推行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评优评先、职级职称晋升征求社区党组织意见制度和在职党员进社区表现正负面清单等制度。上级主管部门对下属单位进行年度考核、述职评议、评优评先,要有属地社区党组织参与评价并出具意见。驻区单位提拔使用干部时,社区党组织要出具在职党员进社区开展工作现实表现。切实通过一系列的治理机制创新,激发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最大公信力、执行力、影响力。(兰剑园)


[ 责编:小编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