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寻根大禹故里 第七届海峡两岸大禹文化交流活动在四川北川举行
首页> 时评频道> 光明观察原创 > 正文

寻根大禹故里 第七届海峡两岸大禹文化交流活动在四川北川举行

来源:川越海峡2025-07-01 10:40

追思华夏治水始祖,是两岸同胞感恩先祖、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凝聚民族精神的重要方式。630日,第七届海峡两岸大禹文化交流活动在四川绵阳北川羌族自治县开幕。活动以“寻根大禹故里·传承中华文明”为主题,海峡两岸大禹研究专家学者、台湾各界代表、大禹后裔代表、大禹遗迹地代表等200余人齐聚大禹故里共襄盛举,传承华夏精神,赓续民族精神血脉。国台办交流局副局长孙广星、四川省台办副主任刘浩,台湾工党主席晏扬清、台北市夏氏宗亲会理事长夏发凡等两岸嘉宾出席活动。

刘浩在致辞中表示,大禹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之一,凝聚着智慧、勇敢、奉献与团结的精神特质。大禹所代表的治水功业、山河一统之志与文化根脉意识,已熔铸于两岸同胞的血脉之中。两岸同胞共同追思华夏治水始祖,对于增进两岸血脉情谊、弘扬传统文化、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从四川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包括大禹文化在内的深厚文化,四川发展的万千气象体现着大禹创新精神的世代传承,四川是两岸青年弘扬大禹奋斗精神实现人生价值的筑梦热土三方面,向与会两岸嘉宾推介四川。期待更多台湾同胞来到四川,切身感受“锦绣天府·安逸四川”,欢迎台湾青年把四川作为扎根大陆发展的首选地,做两岸融合发展的参与者、共同家园的建设者、民族精神的传承者,在实现人生价值的同时,携手共创中华民族美好未来。

晏扬清致辞时表示,大禹是华夏儿女共同敬奉的始祖,大禹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大禹的伟大功绩为两岸同胞所共同铭记,至今四川、浙江等地都还保存着许多大禹遗迹和宫庙,台湾的台南等地也都建有禹帝宫,每到大禹诞辰之日,两岸民众都会前往祭祀缅怀。他呼吁两岸交流往来不能停、不能断,两岸同胞要携手合作、守望相助,共享发展机遇,共创美好未来,共圆伟大梦想。

李南希致欢迎辞时,从历史文化悠久、科教实力雄厚、产业体系完备、交通区位优越、生态本底良好等五方面简要推介绵阳,希望两岸以大禹文化交流活动为契机,在共同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拓宽绵阳与台湾交流合作渠道中,持续增加两岸同胞福祉和亲情,携手共创美好未来,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上午945分,大禹诞辰民俗文化展示活动拉开序幕。庄严的九响礼铳,象征着大禹平定九州的丰功伟绩;深沉有力的三十四通鼓声,寄托着全国各地对中华先祖的深切怀念;悠扬的九声钟鸣,承载着十四亿炎黄子孙对治水英雄的崇高敬意。两岸嘉宾代表敬献花篮,表达对华夏治水始祖的敬仰和尊崇。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彭邦本恭读《颂大禹文》。两岸嘉宾起立,手执羌红,面向大禹像三鞠躬,活动在颂歌献舞中圆满礼成。

当日下午,海峡两岸禹羌特色村寨交流会在石椅羌寨举行。两岸嘉宾一同体验羌族特色民俗文化,多元感受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乡村振兴成果。

除举办开幕式、海峡两岸禹羌特色村寨交流会、大禹文化传承创新座谈会、2025海峡两岸青年大禹文化研学活动、海峡两岸(北川)商务投资活动外,活动还首次邀请台湾妇女儿童参访团参加,以非遗研学体验等方式,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充分感受大禹文化魅力和城市建设发展成果。

近年来,北川县积极擦亮“大禹文化”金招牌,广邀台湾同胞来北川县,开展宗亲文化与少数民族交流、学术研讨、民俗展演、经贸洽谈等系列丰富活动,持续密切与台湾各领域交流合作,活动已成为赓续海峡两岸血脉亲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品牌活动。

据悉,相传北川是大禹诞生地,拥有各类遗迹遗存30余个,更有李白、颜真卿所书“禹穴”题刻和扬雄“石纽”题刻,获评“大禹文化之乡”。为持续推动大禹文化传承与创新,北川县还与浙江绍兴、安徽蚌埠、山东禹城等禹迹地缔结联盟,发布了《北川宣言》;对石纽、禹王庙等文化遗迹“建档守护”,打造“羌族记忆数据库”,数字化大禹文化内容;加大“破次元”传播大禹文化力度,发布了“少年禹”超级IP,制作原创动漫《少年禹传奇》,并通过IP授权,开发出文具、民族服装等大禹系列产品100余款,年产值超2000万元,进一步提振了当地文旅发展、丰富了产业业态,为进一步加大川台两地人文交流和经贸合作打下良好基础。

《来源:川越海峡》


[ 责编:小编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