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大禹文化传承创新座谈会在绵阳北川举行
首页> 时评频道> 光明观察原创 > 正文

大禹文化传承创新座谈会在绵阳北川举行

来源:光明网2025-07-21 21:58

寻根大禹故里,传承中华文明。2025年6月29日,由四川省大禹研究会主办以“寻根大禹故里、传承中华文明”为主题的“大禹文化传承创新座谈会”在绵阳市北川县新北川宾馆隆重召开。吸引了来自省、市、县各级部门的相关领导、专家学者、禹迹地代表以及大禹后裔等近百名嘉宾齐聚一堂。与会者围绕大禹文化的现代价值、文化旅游的融合路径以及学术研究的最新动态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此次研讨会不仅为传承中华文明贡献了宝贵的智慧,也为地方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聚焦大禹文化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

会议开幕式由四川省大禹研究会会长尹富主持。北川县县委常委、曲山镇党委书记丁猛率先致辞,强调北川作为大禹故里的文化使命,呼吁深化大禹文化研究与传播。随后,六位权威专家依次发表主旨演讲,从不同维度解读大禹文化的深层内涵。

中国社会科学院王吉怀教授以《大禹文化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为题,系统梳理了大禹治水精神对中华文明的奠基作用,提出挖掘其现代启示。

四川省社科院谭继和教授结合文旅发展趋势,提出《关于推进我省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措施建议》,为大禹文化资源转化提供路径。

西南民族大学祁和晖教授通过神话学视角,在《从神话传说中求索历史真相》中探讨大禹传说与早期文明的关系。

浙江工商大学徐日辉教授结合文献与地理考据,论证《司马迁“还报命”与“禹兴于西羌”之北川新论》,强化北川作为大禹故里的学术支撑。

四川省社科院李德书教授通过《古蜀文明与鲧禹治水》《禹生石纽在何处,历史地图有标注》两场报告,揭示大禹文化与古蜀文明的关联。

中国台湾地区夏学理教授以《寻根大禹故里传承禹羌文化建构<北川四季·生命交响>文旅篇章》为题,提出文旅融合的创新思路。

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四川省民政府原参事,中国民主同盟四川省委会原专职副主委田继万、四川省政府文史馆馆长王元勇分别作了总结讲话,肯定了会议成果并对后续研究提出了期望。全体参会人员在会议现场合影留念,记录了这一文化盛事。

多维度挖掘大禹文化的学术与现实价值

下午的学术成果交流分为两场,26位专家学者围绕大禹治水、祭祀传统、文化符号、后裔研究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

聚焦文献考辨与地望研究,李祥林、贺靓艳、刘心悦等学者分别从神话叙事、汉画像石、先秦文献等角度解析大禹形象;李殿元、李乃亮等通过地名考证与跨区域比较,探讨大禹治水的时空范围;安波、王清贵则对连云港、汶川等地的大禹传说提出新解。评议人彭邦本教授指出,研究需注重多学科交叉与实证结合。

深入探讨大禹精神的当代传承,刘家思、夏肇平等学者分析大禹治国理念与羌族文化保护;李焕俭、王巡华通过皖川两地祭禹活动的对比,凸显大禹文化的凝聚力;孙芙蓉、尹富等聚焦禹羌文化生态与历史争议,提出“益启之争”对早期国家形成的影响。评议人杜勇教授强调,研究应立足传世文献与考古发现互证。

会议尾声,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山东大学特聘教授杜勇教授作综述讲话,高度评价本次研讨会的学术深度与创新性,认为其不仅推动了学术争鸣,更为文旅融合、乡村振兴提供了文化支点。

多方联动 共筑大禹文化传承新格局

本次研讨会汇聚了政、学、研、产多方力量,既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的顶尖学者,也有北川本地文博单位、禹迹地代表及大禹后裔参与。会议期间,与会者实地考察北川禹里镇、石纽山等文化遗址,并就大禹纪念馆建设、非遗保护等议题达成初步共识。

四川省大禹研究会表示,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持续深化大禹文化研究,推动学术成果转化为文旅资源,助力北川打造“大禹文化国际交流中心”,为增强中华文化认同贡献力量。

(海内外融媒矩阵HD19798)


[ 责编:小编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