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基孔肯雅热疫情引关注,专家:可防可控,科学应对是关键
首页> 时评频道> 光明观察原创 > 正文

基孔肯雅热疫情引关注,专家:可防可控,科学应对是关键

来源:光明网2025-07-25 20:27

近期,全球多地报告基孔肯雅热病例增加,世界卫生组织(WHO)提醒各国加强防控,避免疫情大规模暴发。在我国,广东佛山等地也出现由输入病例引发的本地传播疫情。专家表示,该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不会人传人,目前病例以轻症为主。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伊蚊传播的病毒性疾病。据WHO统计,全球已有119个国家和地区报告该病毒传播,约550万人面临感染风险。据央广网报道,我国广东省佛山市自7月初发现首例输入病例后,已累计报告本地感染病例3317例。北京市疾控中心表示,随着国际人员往来增加,输入风险持续存在,需加强监测和防控。

在7月2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段蕾蕾强调,基孔肯雅热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不会发生人际传播。广东省疾控中心专家何剑峰介绍,广东地区的传播媒介主要为白纹伊蚊,近年来偶有小规模本地疫情,但未出现大规模暴发。

截至记者发稿前,佛山市顺德区乐从医院收治了400余名基孔肯雅热患者。该院院长陈锦泳表示,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和关节疼痛,多数为轻症,经对症治疗后5—7天可康复。目前未发现重症或死亡病例,但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需加强防护。

专家指出,基孔肯雅热当前没有疫苗及特效药可用,防治的核心在于切断蚊媒传播链,大家可及时清理家中积水容器,如花盆托盘、水生植物盆等,并安装纱窗、使用蚊帐,户外活动时涂抹驱蚊剂。另外,如果已经出现发热、关节痛等症状且近期有蚊虫叮咬史的人群,应及时就诊,以免加重病情。

有文献显示,广谱抗病毒药物法维拉韦片在体外实验中显示对基孔肯雅病毒有抑制作用,但对人体是否有效还需进一步验证。目前,广东省已加强蚊媒监测和病例管理,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专家呼吁公众提高防蚊意识,但无需过度恐慌,科学防控即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 责编:小编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