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沉浸式体验游牧文化 红原牦牛文化节启幕在即
首页> 时评频道> 光明观察原创 > 正文

沉浸式体验游牧文化 红原牦牛文化节启幕在即

来源:光明网2025-07-30 14:29

8月5日,红原即将迎来《红色草原·游牧之光》第十三届牦牛文化节启幕式暨山歌音乐情景剧展演。届时,百余名演员将以草地为幕、山歌为弦,用一根百米乌尔朵串起游牧文化的千年历史,用红色记忆与游牧生活书写“牦牛之乡”的精神脉络。

双线交织

乌尔朵串起的历史回响

据了解,《红色草原·游牧之光》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情景剧,而是一场由百余名红原牧民用游牧生活演绎的真实故事,是一曲融入奶茶温热、山歌悠扬、牧人呼吸与军民互助的生活交响。

情景剧围绕一根日常放牦牛用的绳子——乌尔朵,和一本当年红军留下的日记本双线交互展开。日记里,风雪撕去了关键篇章,记载着1935年至1936年间,年轻的红军战士在雪山草地间的生死跋涉,以及军民之间的互助故事。班长用刻着“革命成功”的铜勺舍命救战友,藏族小姑娘默默扔下救命青稞袋,牧民用乌尔朵从沼泽中拉起战士,卓玛在红军帮助下第一次笨拙地学习书写自己的名字……这些泛黄的日记故事,在剧里又一次重焕生机。

剧中,乌尔朵作为视觉锚点,是军民互助与启蒙的历史见证。牧民为红军送粮、拉战士出沼泽,红军教牧民读书写字,唤醒牧民对知识的渴望。第二章节中,一张张牧民幸福生活的照片被贴进日记的空白处,干净的黑帐篷、欢腾的锅庄舞,祖辈曾经期待的生活篇章,被当下牧民的幸福生活补全。

据了解,《红色草原·游牧之光》山歌音乐情景剧以藏族山歌音乐为核心串联,由序章、三大篇章及高潮尾声构成,时长约55分钟,汇聚百余名演员。其中多数演员来自当地真实牧民,他们牵牦牛、搭黑帐篷、唱山歌、抱青稞袋,将最本真的游牧生活搬上舞台,旨在为观众带来一场沉浸式的游牧文化盛宴。

值得一提的是,该情景剧既是第十三届牦牛文化节创新模式的体现,也是往届藏族山歌大赛的优秀选手展示平台,托让、泽旺甲、羊修拉姆、甲央等往届大赛佼佼者均参与其中,更有扎西尼玛与卓玛倾情助阵。与此同时,该情景剧搭建了“山歌大赛人才库+本地人才库”综合可循环的特色演绎平台,既为民间歌手提供了从“赛场”到“舞台”的转化通道,也让游牧文化的传承有了更鲜活的人才支撑。

多元浸润

文化肌理中的游牧精神

红原,作为牦牛文化与游牧精神的核心承载地之一,以当地真实故事改编的《红色草原·游牧之光》山歌音乐情景剧,巧妙地将牦牛文化的精髓——迁徙、共生、坚韧、感恩,编织进叙事肌理。迁徙途中,马背上的牧歌;夏季牧场里,挤奶、打酥油、制作牦牛绒的场景;盛大的欢庆章节里,山歌对唱、麦洼锅庄,以及象征吉祥如意的百米乌尔朵传递仪式,无不深深植根于牦牛文化滋养的节庆传统。

“《红色草原·游牧之光》山歌音乐情景剧不是独立的表演,而是第十三届牦牛文化节的精神内核。它与牦牛文化节的核心赛事形成互补,共同构建了传统与现代交融的节庆图景。”据活动相关负责人介绍,情景剧中真实搭建的黑帐篷、牧民演员骑马牵牛的场景,以及牦牛作为重要“无言角色”的融入,将游牧生活的现场感实景化地搬上了舞台。

这场情景剧,是牦牛文化节开幕式的一次沉浸式升级。它打破了过往以歌舞或仪式展演为主的模式,通过“情景体验+文化内核+情感共鸣”的联动,将牦牛文化、红色文化、游牧文化进行淬炼与创新。在这场剧中,观众不再是旁观者,而是被邀请进真实的游牧生活,在迁徙的足迹中、在黑帐篷升起的炊烟里、在节庆的欢腾里,触摸游牧精神,感受“红色草原 游牧之光”的磅礴生命力。

全域赋能

文化滋养下的产业升级

《红色草原·游牧之光》的意义,远不止一场表演。它是推动红原牦牛文化从生活场景向文化IP跨越的关键一步,将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与游牧文化的生活肌理深度绑定,让“红色草原”不再只是停留在史料中的长征坐标。

“我们旨在激活‘红色+游牧’的双重文化基因,让传统畜牧的根基与红色精神的血脉,共同滋养出新时代的产业动能与文化生命力。”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红色草原·游牧之光》山歌音乐情景剧将助力“牦牛之乡”的品牌知名度从区域走向全国乃至国际,进一步提升其品牌影响力,让红原成为游牧文化的符号之一。

过去,牦牛文化是传统畜牧的根基。牧民靠牦牛吃饭,靠牦牛取暖,靠牦牛生存;现在,牦牛文化是多维度的产业引擎。从产奶量赛事延伸到牦牛肉精深加工,从牦牛选美拓展到文创产品,从情景剧辐射到文化旅游,每一个环节都在用文化赋能经济。

如今,红原正构建一条以文化体验为核心吸引力的生态链,进一步提升红原文旅的独特辨识度和深度体验感,带动当地牧民的深度参与和获益,实现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通过深度挖掘牦牛文化与红色文化融合共生的精神富矿,将其转化为具有强大感染力与传播力的文化产品。

当格萨尔王的鼓点响起,当迁徙的马蹄声由远及近,当牧民的山歌与现代的旋律交织,红原,正以游牧文化之名,向世界发出最真挚的邀约。(张慧)

图片来源:中共红原县委宣传部  红原县融媒体中心


[ 责编:小编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