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玉树的夏日,注定是歌声流淌的时节。
8月12日-16日,2025三江玉树“声音的山脉”第二届山歌系列活动将在此启幕。这场以山歌为脉、以民族为弦的盛事,不仅是非遗山歌的集中展演,更是多民族文化基因的深度唤醒。
当汉族声脉追寻、藏族白马骑士、纳西族三朵神山、塔吉克族鹰笛情歌、蒙古族深沉亲情、彝族英雄史诗等多个民族故事在三江之源交汇碰撞,当多民族的歌声在雪山草原间回响,玉树正以“山脉”为形,以“声音”为魂,搭建一座连接民族与世界的文化桥梁。
三大核心活动
打造可持续山歌生态
据了解,本次山歌系列活动以培养本土人才、提升玉树山歌影响力为核心目标,推出“寻找山歌传承人”进校园试点活动、《声音的山脉》非遗山歌音乐剧、玉树州非遗山歌大赛三大核心活动。
其中,“寻找山歌传承人”进校园试点活动将于8月12日-13日走进玉树州试点学校,采用“老带新”模式,邀请非遗传承人扎西尼玛、扎西多杰,以及本地非遗山歌传承人团队,与学生面对面传授山歌及背后的文化故事。同时,启动“校园山歌传承班”,构建“可复制、可推广”的校园传承模式,让山歌成为民族教育的新范式。
“我们希望通过山歌进校园筑牢传承根基,同时也希望为山歌爱好者搭建一个专业展示的舞台。”据相关负责人扎西尼玛介绍,《声音的山脉》非遗山歌音乐剧将于8月15日启动,音乐剧以“三江源游牧文化”为故事基础,融合汉族、藏族、纳西族、塔吉克族、蒙古族、彝族等多民族山歌元素,打造“国际山地民族文化的舞台桥梁”。值得关注的是,音乐剧将采用“年度篇章式更新”模式,即每年选取全新的民族与故事线,逐步囊括全国 56 个少数民族、乃至国际山地民族艺术内容。
此外,玉树州非遗山歌大赛作为民间端的全民参与平台,将在8月16日启动。大赛以“青成联动”赛制为创新点,设置青少年组与成人组,覆盖全州6县20个乡镇。竞赛内容包括原生态山歌演唱、山歌创作等环节,实现民间传承与专业演艺的对接。获奖选手将直接进入音乐剧演员库,让隐藏在山间村落中的民间好声音被世界听见。
根植文化基因
激活千年山歌生命力
玉树,这片被三江之源滋养的净土,千百年来,生息于此的各族儿女,将对生命的热爱、对故土的眷恋、对祖先的敬仰,都寄托在回荡山谷的歌声里。山歌,早已超越了简单的艺术形式,它是流淌在玉树儿女血脉中的文化基因,是与天地对话、与心灵沟通的密码。
三江玉树“声音的山脉”第二届山歌系列活动,正是根植于这份深厚的渊源,以创新的方式激活古老基因,确保千年山歌血脉不息。“我们深刻理解山歌作为活态文化载体的珍贵价值,并积极探索其在当代传承与发展的创新路径,通过教育端入校、民间端竞赛、专业端舞台演艺等方式,建立起非遗山歌的当代表达体系。”活动相关负责人扎西多杰介绍道。
据悉,三江玉树“声音的山脉”第二届山歌系列活动中,三大核心活动将通过育根基、搭平台、铸品牌的方式,为山歌的永续发展培育坚实的后备力量,让山歌传承在竞技中焕发生机,并赋予其舞台生命力。教育筑基、全民激活、艺术升华,三者环环相扣,共同构成玉树守护山歌文脉、推动其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经验模式,形成“从课堂到舞台、从民间到国际”的传承闭环,打造出具有可持续性和全国示范意义的山歌生态体系。
文化富民兴边
激活区域发展新动能
2025三江玉树“声音的山脉”第二届山歌系列活动,不只是一场地域性的文化节庆活动。它是以玉树为原点,以山歌这一独特文化基因为核心,向世界传递的中国民族声音,其融合了不同民族山歌的声与色,呈现出“多民族天籁汇聚”的震撼场景,既是文化自信的展示,也是驱动玉树文旅融合发展的强劲引擎。
依托《声音的山脉》非遗山歌音乐剧、全州非遗山歌大赛、山歌进校园,玉树系统性地挖掘、传承与发扬其深厚的山歌文化底蕴,塑造出极具辨识度的“声音的山脉”文化品牌,将其锻造成一张代表民族山歌、展现中华文化多样性的文化名片,显著提升了玉树的文化软实力,使其跃升为高原文化地标,成功构建起区域特色鲜明的文化IP。
“声音的山脉”品牌的树立及其所构建的生态体系,为玉树文旅发展注入了澎湃的源头活水。这一文化IP将通过本身的核心吸引力,有效聚集人气,撬动文旅消费。更为深远的是,将无形的文化软实力切实转化为区域发展的硬支撑,实现文化富民兴边。
如今,玉树正以其独特的山歌文化为引擎,坚定走出一条文化自信引领、文旅融合与经济发展协调共生的特色振兴之路,让千年山歌的悠扬旋律,成为高原繁荣发展的强音。
八月的玉树,将因山歌而沸腾。让我们相约玉树,聆听这份天籁之音,感受文化根脉的力量。(张慧)
图片来源:四川彼岸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