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启鸣达人罗永强:AI教育不止于解题 更在于育人
首页> 时评频道> 光明观察原创 > 正文

启鸣达人罗永强:AI教育不止于解题 更在于育人

来源:光明网2025-08-08 14:38

近日,一场AI教育应用成果发布会,让启鸣达人站在了聚光灯下。当AI大模型技术在教育领域掀起浪潮,四川启鸣达人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启鸣达人”)总经理罗永强却有着更深的思考:“技术本身不是壁垒,如何让它真正融入教育场景,解决痛点,甚至重塑教育形态,才是关键。”

个性基因

启鸣达人为课堂而生

面对市场上林林总总的教育大模型,罗永强直言启鸣达人有着独特的“基因烙印”。“我们不是在做简单的工具优化,也不是在追赶通用模型的潮流。”他介绍,启鸣达人团队历时两年潜心研发,目标直指一个核心,就是打造能真正走进课堂、承担教学任务的“AI教师”。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在此背景下,天立国际依托23年教育管理经验与内容积淀,深耕“AI+教育”赛道,旗下启鸣达人公司自主研发的“天立启鸣AI学伴”大模型于今年6月通过国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成为首个在校园教学中实现规模化应用的AI大模型,实现了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其他模型在解题上有优势,但启鸣达人从诞生之初,就是冲着‘授课’而去,也极具个性。”罗永强强调其差异化在于“全栈式教学能力”,这不仅覆盖学科知识传授、一对一精准答疑,更致力于通过多模态技术的突破,模拟真实教师的教学互动与情感表达。

“我们追求的是让AI具备学科老师的所有核心能力,并能在实际课堂环境中流畅运行。”技术的迭代正让AI独立授课从愿景走向可能,而启鸣达人的核心竞争力则在于其海量的学生数据,以及深厚的模型调优能力,使其能深度适配复杂多变的教学场景。

如今,面对国家“教育新基建”与“人工智能+教育”的战略方向,启鸣达人也正积极尝试范式创新。“我们计划在未来半年至一年内,逐步开放模型工具链,赋能教师训练自己的‘AI助教’。而且,依托天立国际20余年教学管理经验与内容积淀,以及每年服务十多万学生积累的海量数据,势必将为大模型持续调优提供强大支撑。”

技术普惠

跨越数字鸿沟的“AI方案”

当被问及如何将前沿技术下沉至资源匮乏的乡村学校时,罗永强展现出一个教育科技企业家的社会担当。“硬件设备并非不可逾越的障碍,关键在于软件能否‘轻量化’运行。”启鸣的策略是“软件免费开放,不依赖高端硬件,最大程度降低使用门槛”。

目前,启鸣AI课堂已在全国规模化落地。“有些偏远地区,高薪招聘都留不住优秀教师。我们的AI老师,成了填补师资空缺、保障课堂质量的‘稳定器’。”

罗永强认为,技术具有天然的公平属性,很难被垄断。而启鸣达人正通过联合百校千企共建教育数字共同体,向资源薄弱学校捐赠AI教室及定制化解决方案,让乡村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我们旨在通过技术解放教育生产力,最终目标是实现技术的普惠。”

此外,在罗永强看来,AI教育正从“辅助工具”升级为“基础设施”,真正的壁垒不在技术本身,而在于应用场景的深度契合与价值重构。

“国内大模型发展迅猛,关键在于谁能解决教育的真问题。”启鸣达人的答案是,通过AI智能体技术,深度融入教学核心环节,显著降低优质教育供给成本,实现规模化普惠。

未来图景

德育为魂AI为翼

当被要求用一句话描绘AI教育的未来时,罗永强的回答出人意料又引人深思:“AI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培养解题机器,而是塑造积极阳光、全面发展的人。”

他特别强调“德育+AI”将是本轮教育变革的核心范式。“未来,AI将高效承担知识传授与答疑,而‘教练型’班主任则专注于学生的品格塑造、心理关怀和素质培养。”

据了解,启鸣达人提出的“五育并举、六力一达”育人框架,正是对这一理念的实践。在AI最大化提升学业效率的同时,释放教师精力回归育人本质时,教育才会更多关注学生的生命力、品格力、创造力等核心素养。

“想象一下,未来AI不仅能讲课,还能陪伴学生晨跑,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罗永强描绘的图景中,技术最终指向了对“人”的更深层关怀与更广泛公平。“当AI成为教育公平的基石,释放教师回归育人的初心,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其最美好的愿景。”


[ 责编:小编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加载更多